一起涉企经济纠纷案件,因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警方被指无管辖权立案,且报案人与当地公检法部门存在异常密切关联,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与执法规范的强烈质疑。所谓的嫌疑人赵恩成的妻子,作为举报人提供了详尽证据,直指相关方涉嫌利用刑事手段干预民事经济纠纷。
无管辖权立案,程序合法性成焦点
本案核心争议点在于兴庆区警方的立案管辖权。据举报人提供的资料及法律依据,涉案工程经营者王晖与赵恩成的纠纷始末、双方居住地、财产交割地、关联公司所在地及介绍人活动地均指向北京。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特别是公安部2000年《关于受害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可否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问题的批复》,公安机关仅能在诈骗行为地、财产取得结果发生地或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立案,兴庆区对此案明显缺乏管辖权。


举报材料中录音和微信聊天记录显示,王晖曾明确表示“在北京立不了案”。然而,兴庆区警方却在未全面核查关键证据、仅凭王晖单方面指控的情况下予以立案,此举被指严重违反《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78条及《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关于管辖与案件移送的强制规定。
异常关联浮现,涉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举报人系嫌疑人赵恩成之妻,其提供的大量录音、聊天记录,揭露王晖与兴庆区司法机关存在令人质疑的关联,并涉嫌将刑事手段作为解决经济纠纷的工具:


一是与警方信息同步异常,办案行为失范。王晖多次精准预知警方行动细节(如赴京做笔录时间、报捕节点),甚至在当事人未获通知时便提前告知家属。办案李警官被指拒绝律师介入,声称律师提交的取保材料为“废纸一张,看都不会看”,公然剥夺当事人法定辩护权。此外,这位李警官还于5月16日左右在看守所内使用手机而非执法记录仪进行讯问且未制作正式笔录,同步录音录像至今缺失,存在后期证据造假嫌疑。警方被指配合王晖“以刑促民”。立案近一年半未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期间李警官多次主动联系家属施压赔偿,暗示“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涉嫌诱导以赔偿换“谅解”。

二是报案人证词矛盾重重,真实性存疑。王晖报案称赵恩成“失联”,却在通话中自认双方“微信一直保持联系”。其关于赵恩成主动提出办理豹子号手机及否认还款等关键指控,均被现存证据(聊天、还款记录)推翻,举报人直指其报案内容严重失实。
三是涉嫌勾连检法,收取“人情费”。王晖多次暗示甚至明示可疏通关系,向家属索取钱财协调取保、不起诉或判缓刑。例如,提出需向办案李警官支付1至5万元“打点”以换取检方“轻判”。声称已联系兴庆区现任检察长并获其“未拒绝”的回应,索要高额“人情费”办理取保,展示其聘用律师为当地刚退休的司法机关公职人员,并向家属出示其与兴庆区检察长、检察官、法院院长、看守所所长的聊天记录,自夸关系熟络可运作案件。




家属举报无门,检察部门被指推诿
更令公众质疑的是,当事人家属于7月17日专程赴银川,先后向兴庆区检察院及银川市检察院当面递交详实举报材料,均被拒收,投诉无门。拨打银川市检察院12309热线反映王晖索要钱财及勾连司法人员问题时,工作人员仅回应“王晖是骗子,小心被骗”,既未受理亦未启动调查,对申请检方回避的诉求置之不理。这一处理方式加深了公众对地方司法系统内部纠错机制失效的忧虑。
公众呼唤公正调查,亟待权威部门介入
“我们坚信法律,但面对兴庆区公检法的种种违法行为和报案人的异常操作,我们既愤怒又无力。”举报人的无奈道出了公众的关切。此案暴露的管辖权乱象、执法程序违法、公检法人员疑似与当事人异常勾连乃至索贿等问题,不仅直接侵害企业经营者权益,更可能动摇司法公信力根基。
舆论呼吁更高层级、独立权威的司法监督机构立即介入,彻查兴庆区警方立案程序的合法性,调查公检法人员与王晖之间是否存在不当利益往来,纠正可能的违法行为,撤销错误立案,还事件以真相,切实捍卫法律的尊严与公正。(法治观察)来源:网易